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教育 > 详细
当心!这类心绞痛更危险 按压这个穴位能缓解心绞痛!
时间:2019-07-25
点击数:174次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任丹
责任编辑:李大勇

心梗,尤其是急性心梗,好比人体发生的强烈地震。而在“地震”之前,总会有多种征兆,心绞痛是其中之一。大家常会认为,心绞痛一定有痛感,而且疼痛部位在心脏附近。其实这都是误区,而且临床上,很多心绞痛因为这些误区而未得到及时诊治。

突发的心绞痛更危险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所以冠心病人会谨慎预防。但对健康人来说,突然被心绞痛偷袭则更加危险。


首先,这些人可能对心绞痛缺乏了解。经常发作的患者一般会规律用药,注意症状变化,发现异常会迅速就诊。而很少发作的人缺乏经验,不知道什么程度应该去医院。数据显示,人群中约有40%的猝死者是过去没有任何心脏病史的人。这时的心绞痛虽然是“初发”,却可能一击致命。


其次,心脏自身有保护性机制,第一个是在反复缺血时,心脏表面就长出了一些额外的血管,保证整个心脏的血液循环。即使原有的主干道堵上了,这些血管还可以起作用,不至于在突然一个打击来临的时候心脏停跳。第二个是预适应,就是说反复心肌缺血,时间长了,心肌细胞习惯了,适应了,再次缺血对心脏的影响相对小了。而突发心肌缺血时,心脏的保护机制还没来得及启动,心跳就停了。所以突发心绞痛往往更加危险,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循环衰竭或猝死的概率更高。


此外,许多人出现心绞痛时,以为是年龄大了,体力不济,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心绞痛,从而被偷袭,甚至出现危险。其实,心绞痛并不像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很多时候并不表现为典型的胸痛,而是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出现胸部闷、憋、堵、胀、发热等不适,部位在心前区、胸骨后,有拳头大小,发病过程持续几分钟,一般停下来歇一会儿可能会缓解,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并且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该马上就医,大家要树立“有胸痛,上医院,拨打120”的概念。


四字诀识别心绞痛


日常生活中,患者可根据“四字诀”准确判断是否为心绞痛。


劳力诱发。


心绞痛根据诱因可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大类。劳力性心绞痛指走路、爬楼梯、上坡或做其他运动进行到一定强度、时间或程度时,出现的胸痛、胸闷等不适,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安静休息时一般不会感到身体不适。


休息缓解。


出现疼痛后马上休息,过一会儿疼痛缓解。就像稻田里旱情减轻了,即使水渠有点堵塞,也能使用。


硝甘缓解。


硝酸甘油有扩张心脏血管的作用,服用硝酸甘油就像把灌溉稻田的水渠加宽,供水量多了,稻田所需水分充足,稻子自然长得好。在疼痛发作过程中,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疼痛若有所缓解,同样说明心绞痛的几率很大。


2分以上。


水渠给稻田灌溉供水,若发生水流停止现象,要持续几分钟才有可能是水渠堵了,短时间停水可能是其他原因。一般来说,心绞痛性疼痛发生后,若不进行药物干预,疼痛一般会持续2分钟以上,2分钟以下一般不是心绞痛。


心绞痛疼痛部位不仅限于胸部,因为从头到脚的某些部位疼痛,都可能是心源性的。若上边所说的四种症状,伴随头痛、牙痛、背痛、左上肢疼痛、脐周疼痛、左下肢疼痛、足底疼痛等,就要考虑心绞痛的可能性,要及早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按内关穴确实可缓解心绞痛


高温天气持续,心血管病又进入高发期。有街坊在朋友圈互相提醒:如果突然感到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特别不舒服,而身边又没有带备用药,请马上用手指按压这两个穴位:内关穴和鱼际穴,它可是心脏病患者的关键保命穴。


这招在心绞痛发作时真能“保命”吗?日常保健如何找准穴位有效按压?除此之外,高温天要避开哪些伤身更“伤心”的因素?不妨跟专家一起来学一学。


“这种提醒有一定的道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解释说,这两个穴位中的内关穴确实是心包经穴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一般遇到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可以针刺、按压内关穴,有助减轻症状。而另一个穴位——鱼际穴则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他建议,如果出现跟肺有关的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胸闷、呼吸不畅,按压鱼际穴有助缓解。


不过,庄礼兴坦言,临床上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患者,同时针刺或按压其内关穴和外关穴,比起选其内关穴+鱼际穴的止痛效果要更好。


“但一定要记住,如果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心绞痛,还是要尽快拨打120以免延误抢救。”他再三提醒,按压内关穴+外关穴只能起到帮助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不可盲目当作救命的“绝招”来用。


而在日常防治中,心脏病患者如果能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来选穴位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庄礼兴举例说:比如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可按压内关穴;如果心肌缺血没有疼痛症状,也可按压内关穴做日常保健。但若心电图提示有心率失常、早博的,则建议选择按压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助缓解。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